帶棍壓機的管磨機內部改造措施
文章來源:lntbhr 更新時間:2016/04/13
管磨機在聯合粉磨系統中往往是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如何發揮管磨機的潛在能力是當前每個水泥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標。原有管磨機內部結構設計已遠遠達不到現在聯合粉磨工藝系統工程中,對管磨機的工藝參數所提出的要求。為此,磨機內部技術改造勢在必行。本文介紹針對帶輥壓機的管磨機磨內關鍵部位的技術改造,使其更好地適應聯合粉磨工藝系統提產降耗的要求。
1 調整前情況
淮安楚城水泥有限公司原有一條Φ3.8m×13m閉路水泥粉磨生產線,2014年委托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對系統進行了技術改造,采用160-140輥壓機+VX3000V型選粉機+管磨機組成聯合粉磨系統(開流),設計產量160t/h。雖然該系統較最初系統產量有大幅度提高,由110t/h提高到最高時的160t/h(P·C32.5R水泥),水泥綜合電耗降至 30kWh/t,但系統運行2個月后,產量急速下滑,最后穩定在140t/h左右,水泥綜合電耗也增加至36kWh/t。經濟效益不佳。系統運行參數為入輥壓機物料粒度25~40mm,輥壓機工作壓力9~10MPa,入磨物料粒度80μm篩篩余18%~23%。
表1是該公司2014年4月和6月粉磨系統部分生產數據統計。粉磨系統改造前工藝流程見圖 1。


P·C32.5R水泥物料配比:熟料55%、石灰石12.5%、爐渣6%、粉煤灰21%和石膏5.5%,外摻25%的礦渣粉(不算產量);P·O42.5水泥物料配比:熟料74.5%、石灰石10%、爐渣9.5%和石膏6%,外摻25%的礦渣粉(不算產量)。其中顆粒細的混合材直接入磨,而易磨性差的、顆粒大的混合材和熟料入輥壓機。
2 存在問題分析
2014年7月份,經中國水泥技術網組織專家對該系統進行診斷,認為該粉磨系統原配置基本合理,輥壓機+V 型選粉機系統工作正常。主要問題是磨內部分設備不能適應工廠原材料特性,加之研磨體級配調整時沒有考慮原材料具體情況,使系統沒有發揮應有的能力,導致產量低,產品顆粒級配不合理。
具體問題如下:
1)一倉襯板配置不合理。經過輥壓機+V型選粉機系統后,入磨物料粒度已降低,80μm篩篩余≤23%,一倉的主要作用是研磨,不需要破碎。而一倉原采用的是階梯襯板,階梯襯板主要作用是提升研磨體,使其具有一定的勢能,從而對物料形成沖擊破碎。這種配置造成一倉單位長度研磨體做功少,入二倉物料粗。
2)隔倉板設計不合理。隔倉板采用的是早期開發的產品,配置了盲板,這種形式的隔倉板易造成堵塞,影響通風及物料正常流動。
3)磨尾篦板設計不合理。磨尾篦板堵塞嚴重,影響出料和通風。
4)研磨體級配不合理。研磨體級配調整時應綜合考慮各種物料的易磨性、物料粒度和物料水分等因素,但原級配方案未能綜合考慮。
3 改造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工廠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如下技改及調整措施。
3.1 下料裝置的改造
改造成上層進料、下層和邊部進風的雙層下料進風裝置,增加進風管道的截面積。
具體措施是:下料管道進入進風管道,不允許有任何漏料,直筒進入磨機一倉,下料口位置要將前部堵上,上下左右開口,其每個面的開口面積應與下料管截面積相等,前部堵板應該在一倉內,鋼球擊不到的地方就可以。這樣的下料裝置緩解了下料物料的沖擊力,物料不能一下子就沖到一倉的尾部,也消除了一倉的研磨盲區。
3.2 磨機一倉的襯板改造
將原一倉階梯襯板更換為HX-C強制研磨曲面襯板。這種襯板的好處是將研磨體提升至合適的高度后,不會產生拋落,而是逆向滑動,從而增加了研磨能力。根據制造廠家經驗,僅此一項,在輥壓機聯合粉磨系統中便可使系統產量提高約10%。HX-C強制研磨曲面襯板見圖2。

3.3 隔倉板的改造
用HX-G隔倉板替換原有隔倉板,改善磨內通風及物料的流動?,F有的雙層隔倉板除了隔倉板的支架和中心孔結構不變外,前篦板、后盲板、中間篩板全部換型。前篦板、后盲板都做成截面積通風效果好的新型篦縫裝置,中間篩板更換成6mm厚的304不銹鋼,篩縫規格由3mm改為6mm。改后的雙層隔倉板具有截面積通風效果好,過料能力強,篩縫有自清潔能力,前后篦板篦縫和篩板篩縫不會堵塞。同時,這種隔倉板還有消除一、二倉的研磨盲區的功效。HX-G隔倉板見圖3。
3.4 磨尾篦板的改造
把以前的鑄造型磨尾篦板改造成篩篦組合形式的篦板。篦板結構在原來的篦條區域內開口,以最大截面積為理想值,使用篩板篩縫作為磨尾篦縫的終結構,滿足磨尾過風和過料截面積的需要。這種篩篦組合式篦板,能夠解決尾倉溫度高、靜電糊磨和過粉磨的問題。為此,將原磨尾篦板更換成HX-B防堵型篦板,改善磨內通風和物料流速。HX-B防堵型篦板見圖4。
3.5 活化環的改造
加高活化環的有效高度到1000mm以上,活化環設有下盲板300mm的擋料高度。去掉了原來650mm活化環結構。
3.6 調整研磨體級配
根據新的工藝條件調整研磨體級配。研磨體級配應根據熟料、混合材等各種物料的易磨性進行計算,對于不同的粉磨系統,應采取相應的級配方案,在試生產時,還須根據生產數據(如比表面積、篩余和工作電流等)作實時調整,最后找出最佳級配。
3.7 其他調整
對操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新的生產工藝,需要有新的操作理念,為此,需改變傳統的操作模式,適應新工藝條件下對操作人員素質的要求。
4 調整后情況
經過上述改造及調整,聯合粉磨系統運行情況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善,表2是改造及調整后的實際運行數據。由表2可知,生產P·C32.5R水泥時系統產量達到195~200t/h,水泥綜合電耗可降至25kWh/t,生產P·O42.5水泥時臺時產量穩定在180~190t/h,產品比表面積和篩余符合控制要求,單位水泥生產電耗大大降低。實現了高產、低耗綠色生產,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
5 結束語
決定磨機產質量的因素除系統配置外,與操作理念、研磨體級配也有很大關系。管磨機磨內結構的技術改造只是為提產、保質、降耗提供了一個前提。磨機通風效果不好,再好的研磨體級配也發揮不出作用。合理的磨內配置,可改善磨內工作狀況,從而大幅度提高系統產量,降低粉磨電耗。HX-C曲面襯板、HXB磨尾篦板、HX-G隔倉板系列等磨內設備設計合理,對改善磨內通風、控制物料流速起到決定性作用。管磨機能力上去了,聯合粉磨系統也就解決了大部分問題,再搞好輥壓機系統改造和調試工作,使其不影響管磨機的能量,如果是雙閉路系統,也要改造和調試好磨尾選粉機的選粉效率,這樣聯合粉磨系統的產質量才能發揮到最佳狀態。
來源:中國水泥備件網論壇
【返回】
上一條:抱歉暫無數據
下一條:抱歉暫無數據